服务热线
86-010-83993592
目前,国内外对焖制时间的研究主要用于电饭煲的功能优化,并没有系统地研究米饭在焖制后对于人体消化性能的影响。“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旨在研究焖制时间对米饭的质构特性、营养组分、微观结构以及淀粉、蛋白消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改善米饭食味品质和提升营养价值提供参考。
主要检测仪器:卡路里分析仪(CA⁃HM),日本JWP;质构仪(TMS-PRO):美国FTC公司
焖制时间对米饭质构特性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焖制时间的延长,米饭的质构特性随之变化。米饭的硬度和咀嚼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黏附性和弹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黄天柱等的结论相符。当焖制时间低于10min时,此时的米饭硬度较高、弹性较差,这是由于在过短的焖制时间内,米饭的水分分布不均,残余的水分使得米粒中央部分的淀粉糊化不均,此时的米饭口感较硬,食味品质较差;当焖制时间在10~20min时,米粒逐步吸收多余的水分,从而进一步发生糊化,弹性增加;当焖制时间为20min时,此时的米饭软硬适中、弹性较好、口感最佳;当焖制时间大于20min时,此时的米饭硬度过高且微微发黄,这可能是由于电饭煲内的压力不断上升,米粒之间的水分出现迁移及再分布,促使米饭发生美拉德反应,颜色加深,黏附性降低,食味品质也随之降低。
焖制时间对米饭主要营养成分与热量指标的影响
由表4可知,米饭的水分含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是由于米粒在焖制前期吸水膨胀糊化,而焖制后期由于高温和美拉德反应促使米粒水分向外转移或减少;碳水化合物和卡路里含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这是由于米饭总体含水量上升,碳水化合物和卡路里由于水分占比增大而均呈现减小的趋势;淀粉含量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由于米饭不断吸水而使得淀粉表面产生更多且密集的气孔,此时淀粉的糊化性能更好,膨胀率更高,生成还原性糖而使得总体淀粉含量降低;当焖制时间为40min时,此时的蛋白质含量相比于20min时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当电饭煲内的温度达到一定条件后,大米蛋白水解产生了多肽和氨基酸,同时水分占比的增多使其含量相对减少;脂肪含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
结论:研究表明,不同焖制时间对米饭的质构特性、营养组成、微观结构以及消化性能有明显影响。在焖制时间为20min时,此时米饭的质构、感官品质最佳,米饭的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发现焖制20min也可以明显提高米饭淀粉和蛋白质消化特性。因此,焖制时长为20min的米饭食味品质最佳。后续可对在焖制过程中米饭的热力学性质进一步研究验证。
上一篇: 热风烘烤对芝麻酥球品质特性的影响
扫一扫 微信咨询
© 2019 食品物性分析网-进口美国FTC质构仪-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www.texturetest.com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