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下载 > 其他
资料下载
  • 15 2024-1
    响应面法优化扬州炒饭米饭前处理过程---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以提高扬州炒饭的安全性为目的,通过烹调工艺改善米饭质地代替隔夜米饭制作扬州炒饭,以生米浸泡时间、浸泡温度、米水质量比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以扬州炒饭感官评分及质构数据为参考依据,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优化米饭最佳前处理过程。结果表明:当生米浸泡时间20 min、浸泡温度35℃、米水质量比11∶9时,制作出的扬州炒饭感官品质最佳。 关键词:扬州炒饭;响应面分析;质构;加工工艺;

  • 20 2023-11
    汤种添加量对传统包子品质的影响---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以面粉和沸水比1∶2制作汤种,按不同汤种和水添加量制作扬州传统包子,研究汤种和水添加量对面团硬度及包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汤种后包子面团硬度显著增大,包子蒸制吸水率以及面皮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提高,包子比容显著降低;当提高加水量使面团硬度与对照组相同时,包子比容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添加适量的汤种和水可提高包子蒸制吸水率,从而延缓包子面皮的老化速率。当汤种添加量达到30%时,包子面皮胶黏性显著增大,口感比较粘牙。当汤种和水添加量分别为面粉量的20%和57%时,包子比容增大,蒸制吸水率提高,弹性好,且感官评分最高。综合而言,扬州包子适宜的汤种和水添加量分别为面粉量的20%和57%。 关键词:汤种;包子;面团硬度;质构特性;感官品质;

  • 13 2023-11
    食品凝胶特性及其在口腔加工中的应用---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近年来,由于缺乏食品质地与口腔加工能力相关性的研究数据,制约了与老年人群体口腔加工能力相匹配、口感优良的食品的研发,这引发了人们对软材料,特别是食品凝胶断裂行为的研究兴趣。通过分析复配凝胶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探究断裂应力、断裂应变、杨氏模量与特定的可感知的质构特性间的关系,建立质构特性与压缩参数间的回归方程模型;基于仿生咀嚼平台的食品凝胶咀嚼试验研究,分析咀嚼后食团的碎片数量与最大咀嚼力,并建立该情况下凝胶的黏弹性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应力、断裂应变对食品凝胶破裂行为的影响较大,断裂应力、断裂应变值较低的凝胶更容易分解成大量碎片,特定的压缩参数对凝胶质构参数影响显著。本研究结果对开发老年人群的凝胶食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品凝胶;本构模型;力学性能;质构参数;仿生咀嚼平台;

  • 30 2023-10
    热处理对谷物粉物化性质及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为了研究热处理对谷物粉物化性质和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测定燕麦、小米和玉米3种谷物粉经蒸汽和烘烤热处理前、后糊化特性、膨胀势、吸水性和不同淀粉组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使燕麦粉的糊化温度显著降低、小米粉和玉米粉显著升高(P<0.05),燕麦粉和小米粉的回生值显著升高、玉米粉显著降低(P<0.05),玉米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P<0.05)、燕麦粉和小米粉的变化不同;蒸汽和烘烤处理使燕麦粉膨胀势分别降低32%和12%,吸水性指数升高20%以上,但是小米粉和玉米粉变化较小;热处理使3种谷物粉水溶性指数降低28%~55%;热处理使3种谷物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10%~20%,慢消化淀粉含量升高3%~30%,抗性淀粉含量升高20%,尤其热处理对燕麦淀粉组成含量影响最大。扫描电镜观察燕麦、小米和玉米淀粉颗粒直径分别为5,10,15μm,经热处理后淀粉发生团聚和黏结现象,尤其燕麦淀粉团聚和黏结程度最大。结论:适当的预热处理可以改变谷物粉的物化特性,进而改善其加工性能。热处理改变了谷物淀粉的构成,减缓了淀粉的消化性,提高了其功能特性。 关键词:热处理;谷物粉;物化特性;消化特性;

  • 9 2023-10
    糜子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对其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以4个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糜子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对糜子外观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直链淀粉品种比较,高直链淀粉糜子品种,全粉糊化黏度、糊化时间、糊化温度较高,糜子饭吸水率、体积膨胀率、硬度较高,而糊化热焓值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糜子品种,全粉呈现低糊化黏度,糜子饭呈现低吸水率、体积膨胀率,高硬度。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糜子品种,蒸煮性差、能耗高、蒸煮时间长。因此,在糜子品质育种中,适当降低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可以改善糜子的适口性。 关键词:糜子;直链淀粉;蛋白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

  • 21 2023-8
    抗氧化型轻食千页豆腐的开发及其贮藏品质研究---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儿茶素添加量对轻食千页豆腐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为开发轻食千页豆腐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 对不同贮藏时间下(0、1、3、5、7 d)轻食千页豆腐的质构特性、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过氧化物值(POV)、感官品质进行测定,分析儿茶素添加量对轻食千页豆腐品质和抗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 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轻食千页豆腐的硬度和咀嚼性均呈上升趋势,胶黏性和弹性呈下降趋势;L*和a*呈上升趋势,b*值呈下降趋势;添加儿茶素能够减缓POV值和TBARS值的升高,根据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实验结果可知,儿茶素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03%时,产品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感官评分较高。结论 儿茶素的添加能有效提高轻食千页豆腐的贮藏期,使其贮藏品质得到一定改善。 关键词:抗氧化;轻食千页豆腐;儿茶素;贮藏品质;

  • 7 2023-8
    胶态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的制备研究---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因素对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制备的影响,并利用甘油提高其保水性能,以方便开发凝胶在指示器领域的应用。方法 对不同配比下凝胶黏度、脱水率,破裂强度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热重、红外光谱以及差示热量扫描分析甘油对凝胶的保水性能影响。最后采用糖化酶-糊精对体系进行变色验证。结果 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明胶质量分数为8%,氯化钙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凝胶性能最好,破裂强度可达571 kPa。甘油最优质量分数为30%,可在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70%的环境下7 d保留76%的凝胶质量,并可以进行连续化制备。结论 富含甘油的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形态稳定,在糖化酶作用下可响应与温度、时间有关的颜色变化,证明了该凝胶可用于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 关键词:时间温度指示器;凝胶;糖化酶;保水性;

  • 24 2023-7
    降解胆固醇乳酸菌株的体外筛选及其酸乳发酵特性研究---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为筛选降解胆固醇、发酵酸乳、定植胃肠道的乳酸菌优良菌株,通过邻苯二甲醛法测定菌株体外降胆固醇能力,感官评价和质构仪测定降解菌株发酵酸乳能力,菌株在酸溶液、胆盐溶液、人工模拟胃液、人工模拟胰液中存活率考察胃肠道耐受性,筛选获得优良菌株,基于16S r DNA序列鉴定优良菌株。结果表明,250株供试菌株中只有8株胆固醇的降解率在40%以上,其中降解率最高的菌株"青A16"达54.64%,其发酵酸乳的感官评分和大多数质构指标值也最高,在4种体外模拟胃肠道溶液中存活率均达到了40%以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耐久肠球菌。菌株"青A16"可作为开发功能性酸乳候选发酵菌株。 关键词:降解胆固醇;乳酸菌;发酵酸乳;胃肠道;耐受性;

  • 12 2023-6
    基于离散元的紫花苜蓿种子仿真参数标定与试验---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为寻求丸化包衣过程中紫花苜蓿种子进行离散元仿真模拟试验时最优接触参数组合,采用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首先,采用物理试验测得紫花苜蓿种子的基本物性参数(密度、千粒质量、含水率、外形尺寸、泊松比和弹性模量)以及接触参数(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以物理试验结果为根据,确定仿真试验参数范围,开展Plackett-Burman试验对仿真参数进行显著性筛选,得到对仿真休止角影响显著的3个参数分别为紫花苜蓿种子-紫花苜蓿种子碰撞恢复系数、紫花苜蓿种子-紫花苜蓿种子静摩擦系数以及紫花苜蓿种子-钢板静摩擦系数;进一步以物理试验休止角与仿真试验休止角相对误差值为指标,进行最陡爬坡试验,优化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取值范围;之后开展Box-Behnken试验,并以物理试验休止角为目标值对二阶回归方程进行寻优,获得紫花苜蓿种子最优接触参数组合:紫花苜蓿种子-紫花苜蓿种子碰撞恢复系数为0.188,紫花苜蓿种子-紫花苜蓿种子静摩擦系数为0.684,紫花苜蓿种子-钢板静摩擦系数为0.371。最后以优化解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休止角为32.88°,与物理试验休止角相对误差仅为0.422%,且进行t检验得到P>0.05,说明仿真试验结果与物理试验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所得最优参数可用于紫花苜蓿种子离散元仿真,同时标定的参数可为紫花苜蓿种子的其他仿真试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紫花苜蓿种子;参数标定;休止角;离散元;仿真模拟;碰撞恢复系数;

  • 12 2023-6
    基于离散元的鱼饲料仿真参数标定与试验---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为全面研究鱼饲料的离散元仿真物性参数,以渔用硬颗粒3.0中号饲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密度测量试验与单轴平板压缩试验测得硬颗粒饲料的密度、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数值分别为1 096 kg/m3、336.32MPa、126.65 MPa、0.33。同时在EDEM仿真软件中建立硬颗粒饲料离散元模型,结合台架试验与仿真试验对硬颗粒饲料-钢以及硬颗粒饲料-尼龙之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进行标定,其值分别为0.380、0.538、0.028,0.405、0.356、0.033。结合堆积角试验,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标定硬颗粒饲料间的碰撞恢复系数为0.364、静摩擦因数为0.236、滚动摩擦因数为0.13。运用自主研发的投饵机进行参数验证试验,以硬颗粒饲料分布变异系数CV为评价指标,得出实际硬颗粒饲料分布变异系数与仿真硬颗粒饲料分布变异系数的相对误差为1.709%,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渔用硬颗粒饲料的离散元模型以及标定的硬颗粒饲料物性参数可用于EDEM离散元仿真试验。 关键词:鱼饲料;颗粒饲料;离散元;本征参数;接触参数;标定;仿真参数;

  • 29 2023-5
    灰培豆腐的研制---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以豆腐和草木灰为主要原料,经过灰培、卤制和炒制等工艺制备灰培豆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灰培豆腐的最佳配方工艺。结果表明,灰培豆腐的最佳配方工艺为:灰培时间6 d,每1 000 mL高汤中添加盐2.2%、辣椒粉0.6%、酱油2%、白糖1%、黑胡椒0.04%、味精0.5%、五香粉0.2%,制备的灰培豆腐呈浅酱色、质地柔软、咸辣适中、豆香浓郁。与普通豆腐相比,灰培豆腐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分别是普通豆腐的5.17倍、1.33倍、6.24倍和8.78倍。 关键词:灰培豆腐;配方;卤汁;感官品质;质构;

  • 20 2023-2
    大豆油与菜籽油煎炸薯条过程中的稳定性与适用性研究---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采用大豆油和菜籽油模拟煎炸薯条的过程,通过分析煎炸过程中食用油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安全性,探究食用油在煎炸过程中的稳定性与适用性。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经过30.0 h的间歇性煎炸,两种食用油的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碘值逐渐下降;黏度、酸价、羰基价、多环芳烃含量显著增加。油的质量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多环芳烃呈负相关。油脂质量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随食用油使用时间的延长,食用油的品质逐渐劣化,棕榈酸、油酸、酸价、羰基价、多环芳烃起主要作用。另外,相较于菜籽油,大豆油具有更高的煎炸稳定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大豆油;菜籽油;煎炸;薯条;稳定性;适用性;

  • 13 2023-2
    大豆蛋白复配挤压工艺优化研究---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通过测定挤压产品质构,得到植物蛋白产品最佳工艺配方。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加入谷朊粉、豆粕和玉米淀粉,采用螺杆挤压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挤压组织化的植物蛋白产品最优工艺。结果表明,挤压原料对挤压蛋白质质构影响较大,大豆分离蛋白为必要条件;谷朊粉能改善成品的适口性和黏性;豆粕能促进成品形成纤维感和质感;玉米淀粉保证成品的完整性和感官性。在固定参数下,植物蛋白产品最佳工艺配方为大豆蛋白添加量35%,谷朊粉添加量35%,玉米淀粉添加量20%,豆粕添加量20%。 关键词:大豆蛋白;谷朊粉;挤压工艺;质构特性;

  • 11 2023-1
    不同低温预处理下麻辣花生品质的比较---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为提高麻辣花生产品的品质,设计冷藏对照组(CS)、-18℃冷冻(CF)组、-40℃冷冻(SF)组、-78℃干冰冷冻(DI)组以及-196℃液氮冷冻(LN)组5个预处理并制成麻辣花生,对每组产品的含水量、质构、微观结构、感官评分、味觉分析等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组花生样品预处理后含水量为19.85%~23.25%,成品样品含水量为1.21%~1.24%,硬度为21.20~34.78 N,咀嚼性为0.36~3.56 mJ,剪切力为13.54~26.26 N,丰富度评分8.40~8.80分,厚味评分7.70~9.53分,总体评分3.47~8.50分,其中CS组的总体评分显著低于CF、SF组(P<0.05),产品硬度最高;LN组花生硬度、剪切力最低,细腻度、厚味评分最高,但总体评分最低(仅为3.47分),SF组产品总体评分最高,为8.50分。微观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后的花生组织结构会变得破碎分散。低温预处理可以有效改变麻辣花生产品的质地结构,甚至对产品味觉丰富度、厚味等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SF组辣味花生具有更好的综合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麻辣花生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麻辣花生;品质;低温冷冻;质构;微观结构;

  • 20 2022-12
    不同酸浆添加量制备的豆腐凝胶特性比较---美国FTC质构仪

    摘要:以同一品种的大豆为原料制取豆浆后,添加不同比例酸浆(20%、23%、26%),所得酸浆豆腐通过TPA质构、化学作用力、SDS-PAGE、微观结构、红外光谱等指标的测定,分析酸浆添加量对酸浆豆腐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酸浆添加量的增加,豆腐的质构性增强,在26%时豆腐的硬度达到最大值3.53 N,豆腐含水量、保水性及得率均显著下降(p<0.05),蛋白质含量从13.09%增加到15.28%;二硫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是酸浆豆腐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二者占比超过90%,离子键和氢键的参与度相对较低。疏水作用是7S蛋白参与凝胶的主要作用力,11S蛋白的部分A亚基通过离子键和氢键连接形成凝胶,大分子蛋白聚集体、11S蛋白的B亚基和A3亚基主要通过二硫键参与凝胶的形成;随着酸浆添加量的增加,酸浆豆腐的凝胶网络结构逐渐变得粗糙,α螺旋含量由16.00%减少到15.83%,无规则卷曲由16.04%减少到15.80%,β转角由34.12%减少到33.57%,β折叠由33.84%增加到34.80%。综上可知,酸浆添加量对豆腐的凝胶特性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酸浆添加量;豆腐;凝胶特性;

Contact Us
  • 联系QQ:1022476406
  • 联系邮箱:sales@ensoultech.com
  • 联系电话:86-010-83993592
  •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603室

扫一扫  微信咨询

© 2019 食品物性分析网-进口美国FTC质构仪-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www.texturetest.com )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53995号-7 管理登陆 GoogleSitemap

服务热线
86-010-83993592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