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86-010-83993592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对鲜切马铃薯品质的影响,选出最适宜的鲜切马铃薯保鲜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延长货架期,将鲜切马铃薯分别用OPP保鲜袋常压包装、PE保鲜袋常压包装、PA纹路真空袋真空包装和PA/PE光面真空袋真空包装4种方式进行包装,测定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鲜切马铃薯经过消毒、护色处理后,采用PA/PE光面真空袋真空包装,贮存3 d后的L*值为74.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质量分数5.2%,显著高于常压包装和PA纹路真空袋真空包装(p<0.05);菌落总数为2.56 lg(CFU/g),硬度值为451.23 N,失质量率为0.58%,结果显著优于常压包装(p<0.05)。鲜切马铃薯保鲜工艺中,选用PA/PE光面真空袋真空包装更有利于维持鲜切马铃薯品质,延长货架期。 关键词:马铃薯;常压包装;品质;真空包装;保鲜;
摘要:为了探寻湿度对番茄果实角质层的结构组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汉蒙7号’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置于相对湿度为50%±5%和100%±5%的气候培养箱中进行贮藏,测定果实的失水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质构、色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角质层形态结构以及SlSHINE3调控因子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00%±5%贮藏湿度下的番茄能够更好地保持体内各种理化反应的正常运行,番茄角质层形态结构更加完整,角质层结构之间的细胞相较于50%±5%湿度的贮藏环境更加紧凑,果实的失水率降低,表皮更加鲜亮,PPO活性更低,MDA含量增长的更加缓慢。因此,在100%±5%的贮藏湿度下,‘汉蒙7号’番茄果实的品质、果皮显微结构更佳,更有利于番茄果实的贮藏保鲜和品质调控。 关键词:番茄;贮藏湿度;贮藏品质;SlSHINE3调控因子;角质层;
摘要:以同一品种的大豆为原料制取豆浆后,添加不同比例酸浆(20%、23%、26%),所得酸浆豆腐通过TPA质构、化学作用力、SDS-PAGE、微观结构、红外光谱等指标的测定,分析酸浆添加量对酸浆豆腐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酸浆添加量的增加,豆腐的质构性增强,在26%时豆腐的硬度达到最大值3.53 N,豆腐含水量、保水性及得率均显著下降(p<0.05),蛋白质含量从13.09%增加到15.28%;二硫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是酸浆豆腐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二者占比超过90%,离子键和氢键的参与度相对较低。疏水作用是7S蛋白参与凝胶的主要作用力,11S蛋白的部分A亚基通过离子键和氢键连接形成凝胶,大分子蛋白聚集体、11S蛋白的B亚基和A3亚基主要通过二硫键参与凝胶的形成;随着酸浆添加量的增加,酸浆豆腐的凝胶网络结构逐渐变得粗糙,α螺旋含量由16.00%减少到15.83%,无规则卷曲由16.04%减少到15.80%,β转角由34.12%减少到33.57%,β折叠由33.84%增加到34.80%。综上可知,酸浆添加量对豆腐的凝胶特性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酸浆添加量;豆腐;凝胶特性;
摘要:为明确幼果期氯吡脲浸果对‘贵长’猕猴桃质量安全的影响,本研究于‘贵长’猕猴桃花后25 d进行3种浓度(5、 10和20 mg/L)的氯吡脲浸果处理,果实成熟采摘后进行货架期试验和相关品质指标及氯吡脲残留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比对照组单果重提高了35.4%~42.1%、果实纵径增大了6.9%~13.6%、果实横径增大了9.0%~14.5%、单果重/果实纵径提高了16.5%~24.4%、单果重/果实横径提高了18.6%~27.5%,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果形指数和果实形状无明显差异;处理组比对照组果实硬度小、后熟变软快,而且处理浓度越高,后熟变软越快,至货架期试验的第12 d,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已后熟变软,达到可食用状态;果实后熟变软后,处理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较对照组高,而可滴定酸含量均比对照组低;果实成熟采摘时,各处理组均有氯吡脲残留检出,但不超标,且主要残留于果皮中;综合考虑使用效果、品质影响、残留水平等因素,‘贵长’猕猴桃氯吡脲处理浓度以10 mg/L为宜。本研究结果可为‘贵长’猕猴桃生产中氯吡脲科学使用和残留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氯吡脲;猕猴桃;果实品质;农药残留;货架期;
摘要:目的 研制菠萝蜜籽(jackfruit seed,JFS)黑凉粉。方法 以感官评分、质构参数和析水率为指标,考察凉草胶液(Mesona chinensis gum,MCG)、菠萝蜜籽淀粉(jackfruit seed starch,JFSS)、罗汉果提取液(mogrosides,M)的添加量对菠萝蜜籽黑凉粉品质的影响,然后对比不同淀粉种类及存放时间对JFSS黑凉粉感官评分和质构参数的影响。以凉粉的感官评分为纵坐标,各影响因素为横坐标进行线性拟合,比较各因素与感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当MCG、JFSS和M分别为60%、2.5%、5.00%左右时,JFSS黑凉粉的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较好,JFSS黑凉粉与豌豆、马铃薯和玉米淀粉制作的黑凉粉的感官评分和质构参数较相似,24 h内JFS黑凉粉的质构参数未发生明显的改变,感官评分与胶粘性相关性最大。结论 JFSS可以作为制作黑凉粉的淀粉原料,此研究对制作具有JFSS风味的新型凉粉制品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菠萝蜜籽淀粉;凉粉草;凉粉;质构;
摘要:为研究宝珠梨微波热风耦合干燥特性及品质工艺优化,在不同热风温度、微波功率和热风风速条件下对宝珠梨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干燥因素对干燥速率和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并建立适合预测宝珠梨水分比变化规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以宝珠梨干品色泽、硬度和干燥速率作为品质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和综合评分法优选微波热风耦合干燥宝珠梨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5.296×10-9~9.66×10-9 m~2/s之间变化。通过对7个干燥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发现Page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宝珠梨干燥过程中水分比的变化规律,它具有最大R~2平均值、最小的χ~2和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各因素对宝珠梨干燥综合效果影响主次顺序:微波功率>热风温度>热风风速,综合效果最佳的组合:热风温度60 ℃、微波功率500 W、热风风速2.0 m/s。 关键词:宝珠梨;干燥特性;优化;微波热风耦合;Page模型;
摘要:以延长双孢蘑菇货架期为目标,考察不同温度(4,16,25℃)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0.15和0.30 g/L)的ε-聚赖氨酸盐酸盐(ε-PL)对采后双孢蘑菇表面背景菌群及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贮藏期间,分析感官评分、白度评价、硬度评价、失重率及水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ε-PL对双孢蘑菇的保鲜性能。结果表明:4,16和25℃时,双孢蘑菇在不同质量浓度的ε-PL(0.15和0.30 g/L)作用下,背景菌群及假单胞菌的生长曲线分为3个阶段(迟缓期、对数期和稳定期)。在4℃条件下,ε-PL对双孢蘑菇表面假单胞菌生长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0.30 g/L的ε-PL对双孢蘑菇表面假单胞菌生长抑制作用最佳,对双孢蘑菇的保鲜性能最优。 关键词:双孢蘑菇;ε-聚赖氨酸盐酸盐;背景菌群;假单胞菌;预测模型;
摘要:开发一种pH值响应性羧甲基琼脂糖-聚多巴胺(carboxymethyl agarose-polydopamine,CMA-PDA)水凝胶载体。通过氯乙酸取代法合成了C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CMA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进一步通过冷凝方法制备CMA-PDA水凝胶,系统研究CMA-PDA水凝胶的流变性能和质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DA的加入提高了水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和黏弹性。以阿霉素为模型,研究该水凝胶在pH 2.0、6.2、6.8、7.4条件下的释放行为,表明其具有较好的pH值响应性,pH 2.0条件下的释放率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同时以L929细胞为模型,研究该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表明其无明显细胞毒性。这项研究证明了CMA-PDA水凝胶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pH值响应性和缓释性能,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活性物质递送载体。 关键词:羧甲基琼脂糖;聚多巴胺;pH值响应性;水凝胶;递送载体;
摘要:为探究1-MCP结合低温通过调控影响品质变化的相关酶来缓解叶类蔬菜采后软化与黄化。分析4℃及4、6μL/L 1-MCP+4℃复合处理2种叶菜(生菜和瓢儿菜)后,其失水率、膜透性(电导率、丙二醛(MDA)、脆性[脆性、β-半乳糖苷酶(β-GAL)酶活性]、黄化程度[叶绿素、叶绿素酶(CLH)酶含量、脱镁叶绿素酶(PPH)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下2种叶菜贮藏4 d后严重萎蔫失去商业价值,1-MCP+4℃保鲜处理后能贮藏至12 d, 1-MCP+4℃复合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叶类蔬菜水分散失程度、缓解电导率和MDA升高、缓解叶片脆度降低和叶绿素降解,其中6μL/L 1-MCP+4℃复合处理效果最为理想。6μL/L 1-MCP+4℃复合处理12 d时生菜、瓢儿菜的脆性下降率(14.48%、28.12%)均比对照组4 d时(82.89%、80.12%)低,其β-GAL酶活性分别为15.01 nmol/(min·g)、19.53 nmol/(min·g),分别上升41.86%、12.74%,而对照组仅4 d就上升2倍左右。贮藏12 d时,6μL/L 1-MCP+4℃复合处理两种叶菜叶绿素含量降解率(23.45%、30.13%)低于第4天时对照组(65.76%、72.37%)。相关的酶活含量数据也正好对应,6μL/L1-MCP+4℃复合处理生菜贮藏12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2.33%、67.11%,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55.99%、74.50%。6μL/L 1-MCP+4℃复合处理瓢儿菜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4.93%、51.49%,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活则降低53.03%、52.04%。6μL/L1-MCP+4℃通过有效调控β-GAL酶活性从而延缓叶菜软化的速度,通过影响CLH和PPH酶含量而缓解叶绿素降解,这为探索叶类蔬菜的保鲜机制,进一步利用采后处理技术延长叶类蔬菜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1-MCP;贮藏温度;叶类蔬菜;脆性;叶绿素;
摘要:以白牦牛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存时间和贮存条件对牦牛乳硬质干酪质构性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存期白牦牛乳干酪的蛋白质水解程度不断增加,蛋白质网孔结构变化的同时其质构也发生变化。通过对干酪在贮存期内的咀嚼性、粘聚性、胶粘性等质构性质参数进行测定分析可得,干酪的硬度在5℃和15℃贮存温度下有极显著差异(P<0.01),咀嚼性在贮存90 d与60 d、150 d的咀嚼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胶粘性在不同贮存期以及温度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粘着性、弹性、粘聚性在不同贮存期以及温度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及感官评价得出,牦牛乳硬质干酪最佳贮存时间为90 d,最佳贮存温度为10℃,适口性最佳,有良好的风味和口感。 关键词:白牦牛乳;硬质奶酪;质构;感官评价;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即食杂色蛤理化特性和蛋白质变化的影响,以即食杂色为研究对象,测定贮藏温度(-18、0、5、25和35℃)对其理化特性(包括水分含量、色泽、质构、pH、TVB-N含量及TBA、蛋白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即食杂色蛤L*、弹性和咀嚼性呈下降趋势,TVB-N含量、TBA和菌落总数呈上升趋势,a*、硬度和pH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则先下降后趋于平稳,即食杂色蛤各指标在贮藏前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TVB-N含量为评价指标,即食杂色蛤在-18、0和5℃温度下贮藏30 d与初始品质差异不显著,考虑其安全性,在-18、0、5和25℃贮藏180 d,在35℃贮藏90 d时均未超标,仍可安全食用。本研究结果皆为即食杂色蛤加工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即食杂色蛤;品质变化;蛋白质氧化;
摘要:以基围虾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包装方法,分析基围虾在冷藏(4℃)和冻藏(-16℃)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情况。以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质构特性为指标,结合电子鼻对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基围虾的气味进行检测,并对所获得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其新鲜度。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贮藏的基围虾菌落总数和TVB-N值均呈上升趋势,温度越低,上升越慢;贮藏期间pH值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电子鼻分析结果与菌落总数结果保持一致,能有效区分不同新鲜度的基围虾。 关键词:真空包装;基围虾;贮藏温度;新鲜度;
摘要:为了获得榨菜缩短茎的最佳切割要素组合,在TMS-Pro质构仪上开展榨菜缩短茎切割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最大切割力和平均切割力为试验指标,探究刀刃类型、滑切角度、切割速度、切割方式对榨菜缩短茎切割过程中切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切角度对最大切割力和平均切割力影响显著(P<0.05),刀刃类型对平均切割力影响显著(P<0.05),锯齿刃比光刃省力。为有效降低最大切割力和平均切割力,榨菜缩短茎切割的参数宜确定为锯齿刃,滑切角度20°,切割速度80 mm·min-1。此时,最大切割力为86.2 N,平均切割力为53.1 N。研究结果可为榨菜收获机的切割装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榨菜;力学特性;缩短茎;切割;
摘要:针对油茶果破壳后茶籽、茶壳不易清选的问题,为探索弹簧压缩针插壳式油茶籽壳清选方法的可行性,探究了茶籽与茶壳在不同穿刺深度和不同穿刺部位条件下的穿刺力学特性,以及不同弹力下的弹簧压缩针对茶籽与茶壳插取效果的影响。穿刺力学特性试验选用含水率在55%~65%之间的赣无系列油茶鲜果为研究对象,使用的是装有单根穿刺针的质构仪,研究了不同穿刺深度(1 mm、1.5 mm、2 mm)和不同穿刺部位(茶壳内、外侧的头部、腰部、尾部;茶籽的内侧、外侧)对茶籽与茶壳的穿刺力以及被插取效果的影响。插取试验采用自制弹簧压缩针对油茶鲜果的茶籽与茶壳进行插取实验,研究不同弹簧压缩力(8 N、10 N、12 N)的弹簧压缩针对茶籽与茶壳插取效果的影响。穿刺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油茶鲜果茶壳的刺破力小于其茶籽,更易于被弹簧压缩针插取;茶壳最大穿刺力位于茶壳内侧头部,茶籽最小穿刺力位于其内侧;茶壳最大穿刺力位置的穿刺力平均值小于茶籽最小穿刺力位置的穿刺力平均值;穿刺深度在2 mm时,茶壳被插取效果最佳。插取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3压缩行程时弹簧压缩力为10 N的弹簧压缩针插取油茶鲜果籽壳时,茶壳被插取率为98%,茶籽被插取率为2%。弹簧压缩针插壳式油茶籽壳清选方法可行。以上研究结果将为针辊插壳式油茶籽壳清选装置选取弹簧压缩针弹力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茶籽;茶壳;穿刺力学特性;弹簧压缩针;插取效果;
摘要:该研究以传统潮式卤水的加工工艺烹调卤肉,使用多种香辛料、调味料加入糖色熬制出潮式卤水。以标准化的潮式卤水为介质,对一定规格的猪肉进行卤制,研究其卤制时长与卤制温度的相关性。采用感官评定和质构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潮式卤肉在80℃下,卤制25 min时,其肉质硬度最低、口感佳、感官评分最高。 关键词:卤肉;潮式卤水;加工工艺;感官评定;质构分析;
扫一扫 微信咨询
© 2019 食品物性分析网-进口美国FTC质构仪-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www.texturetest.com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