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86-010-83993592
摘要:以白萝卜、白醋、白砂糖为主要原料腌制糖醋白萝卜,探讨最佳成品在保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情况。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获得最佳工艺配方为:白萝卜150 g、白砂糖35 g、白醋60 mL、食盐15 g、4℃冷藏5 d,在此工艺配方下制成的糖醋白萝卜口味酸爽、质地脆嫩。经过品质相关性分析可知,感官评分、硬度、咀嚼性、脆性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最佳成品随着保藏时间延长,其水分含量和pH值下降,氨基酸态氮含量上升,总酸度先上升再缓慢下降最后趋于稳定,亚硝酸盐含量上升至“亚硝峰”后下降。 关键词:白萝卜;腌制;正交试验;保藏;
摘要:以面粉和沸水比1∶2制作汤种,按不同汤种和水添加量制作扬州传统包子,研究汤种和水添加量对面团硬度及包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汤种后包子面团硬度显著增大,包子蒸制吸水率以及面皮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提高,包子比容显著降低;当提高加水量使面团硬度与对照组相同时,包子比容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添加适量的汤种和水可提高包子蒸制吸水率,从而延缓包子面皮的老化速率。当汤种添加量达到30%时,包子面皮胶黏性显著增大,口感比较粘牙。当汤种和水添加量分别为面粉量的20%和57%时,包子比容增大,蒸制吸水率提高,弹性好,且感官评分最高。综合而言,扬州包子适宜的汤种和水添加量分别为面粉量的20%和57%。 关键词:汤种;包子;面团硬度;质构特性;感官品质;
摘要:探讨在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柿粉(0%、5%、10%、15%)并醒发后面团的粉质拉伸特性以及加工成馒头后质构及总酚含量的变化,并对柿粉馒头的风味物质组成,抗氧化效果、膳食纤维、矿质元素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柿粉添加比例的增大,面团吸水率逐渐降低,醒发后面团拉伸能量、最大拉伸阻力呈下降趋势;馒头硬度、胶黏性、咀嚼性降低,内聚性、弹性无较为明显变化;添加柿粉后的馒头风味物质如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柿粉添加量为0%、5%、10%、15%时馒头的总酚含量分别为34.73±0.65、27.93±0.34、12.59±0.27、6.88±0.18 mg/L;柿粉、10%柿粉+小麦粉、10%柿粉馒头、0%柿粉馒头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2.69±1.03)%、(31.14±0.87)%、(23.20±0.62)%、(5.70±0.13)%,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1.38±0.87)%、(18.74±0.54)%、(16.07±0.33)%、(9.27±0.25)%;10%柿粉馒头的膳食纤维含量和Ca、Fe、Zn三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馒头。综合分析,柿粉添加量10%有利于维持馒头的加工及食用品质,并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柿粉馒头;面团特性;风味物质;抗氧化;质构;
摘要:近年来,由于缺乏食品质地与口腔加工能力相关性的研究数据,制约了与老年人群体口腔加工能力相匹配、口感优良的食品的研发,这引发了人们对软材料,特别是食品凝胶断裂行为的研究兴趣。通过分析复配凝胶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探究断裂应力、断裂应变、杨氏模量与特定的可感知的质构特性间的关系,建立质构特性与压缩参数间的回归方程模型;基于仿生咀嚼平台的食品凝胶咀嚼试验研究,分析咀嚼后食团的碎片数量与最大咀嚼力,并建立该情况下凝胶的黏弹性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应力、断裂应变对食品凝胶破裂行为的影响较大,断裂应力、断裂应变值较低的凝胶更容易分解成大量碎片,特定的压缩参数对凝胶质构参数影响显著。本研究结果对开发老年人群的凝胶食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品凝胶;本构模型;力学性能;质构参数;仿生咀嚼平台;
摘要:为优化山茱萸营养枣片的配方工艺,以山茱萸、红枣为主要原料,经过调配、打浆、熬制、烘干、切片等步骤,制备山茱萸营养枣片。以山茱萸营养枣片的质构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山茱萸营养枣片的最佳配方:红枣100 g、山茱萸16.7 g、淀粉5.0 g、柠檬酸0.6 g和白砂糖25 g。在此条件下,山茱萸营养枣片风味独特、酸甜可口、软硬适中,感官评分达到92.63分,与市售红枣枣片的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分相近,具有一定的市场接受度。 关键词:山茱萸;枣片;配方;质构;感官评价;
摘要:以黑全麦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沙棘粉,以模糊数学感官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沙棘黑全麦生鲜面最佳配方。采用质构仪、电子鼻和电子舌辅助感官进行品质评价,并测定产品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结果表明:沙棘黑麦生鲜面最佳配方为黑全麦粉100 g、食盐1.6 g、沙棘粉3.0 g、加液量40 g(水∶蛋液质量比为9∶1)、熟化时间20 min,此时感官评分为92.26。电子鼻可以准确区分沙棘黑全麦生鲜面条和白面条,主成分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9.29%。电子舌表明沙棘黑麦面具有明显的酸味和苦味。采用质构仪获得最优配方面条的物性分析数据。测得沙棘黑全麦生鲜面GI为52.3。 关键词:生鲜面;黑全麦;沙棘;配方;品质;
摘要:为了研究热处理对谷物粉物化性质和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测定燕麦、小米和玉米3种谷物粉经蒸汽和烘烤热处理前、后糊化特性、膨胀势、吸水性和不同淀粉组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使燕麦粉的糊化温度显著降低、小米粉和玉米粉显著升高(P<0.05),燕麦粉和小米粉的回生值显著升高、玉米粉显著降低(P<0.05),玉米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P<0.05)、燕麦粉和小米粉的变化不同;蒸汽和烘烤处理使燕麦粉膨胀势分别降低32%和12%,吸水性指数升高20%以上,但是小米粉和玉米粉变化较小;热处理使3种谷物粉水溶性指数降低28%~55%;热处理使3种谷物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10%~20%,慢消化淀粉含量升高3%~30%,抗性淀粉含量升高20%,尤其热处理对燕麦淀粉组成含量影响最大。扫描电镜观察燕麦、小米和玉米淀粉颗粒直径分别为5,10,15μm,经热处理后淀粉发生团聚和黏结现象,尤其燕麦淀粉团聚和黏结程度最大。结论:适当的预热处理可以改变谷物粉的物化特性,进而改善其加工性能。热处理改变了谷物淀粉的构成,减缓了淀粉的消化性,提高了其功能特性。 关键词:热处理;谷物粉;物化特性;消化特性;
摘要:为提高哈密瓜片的干燥品质,采用太阳能干燥哈密瓜片,分析了2、5、8、11 mm不同切片厚度下,哈密瓜片的干燥时间、干燥速率、水分活度、质构、色泽、香气成分及能耗等指标。结果表明:哈密瓜片干燥时间随着厚度的减小而缩短,干燥过程只有降速阶段,厚度越大,哈密瓜干燥速率越慢;不同厚度的哈密瓜切片的水分活度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减小,厚度越大,水分活度下降越快;随着切片厚度增加,哈密瓜干制品的硬度、黏附性、弹性和咀嚼性均增加;哈密瓜干制品的色泽L*随着切片厚度的增加而下降,a*和b*值均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切片厚度的干燥哈密瓜干中检出170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最高的四类物质均为醇、酮、醛和酯类。不同切片厚度下的总能耗随着切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单位时间能耗在切片厚度为11 mm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8 mm切片厚度下,哈密瓜片品质优于其他厚度,适于哈密瓜片的太阳能干燥。 关键词:太阳能干燥;哈密瓜;切片厚度;品质;能耗;
摘要:针对酿酒葡萄皮渣营养价值高和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将其添加到软糖中研制新型功能性软糖。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琼脂、明胶、葡萄皮渣粉和柠檬酸用量对软糖感官评价、色差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皮渣软糖的最佳配方:琼脂量为4.0%、明胶量为7.0%、葡萄皮渣粉量为1.0%、柠檬酸量为0.6%,此时的软糖不仅拥有良好的弹性、韧性和咀嚼性,还有良好的色泽外观。研究结果可为此功能性软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葡萄皮渣;软糖;感官评价;质构特征;色差;
摘要:利用溴甲烷与磷化氢的不同熏蒸特性,开展了南丰蜜桔携带桔小实蝇3龄幼虫的低温混合熏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条件下使用溴甲烷(熏蒸8 h)进行剂量-响应试验,经机率值分析预测达到LD99的CT值为115.9 g·h/m3;当分别加入0.568、0.852、1.136和1.42 g/m3磷化氢后进行混合熏蒸,预测其LD99分别为71.9、71.8、72.3和76.5 g·h/m3。混合熏蒸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协同比率(溴甲烷熏蒸LD99/混合熏蒸LD99)分别为1.66、1.66、1.65和1.56;依据LD99.996 8推算可减少溴甲烷用量约16%。测试熏蒸后5℃低温储藏14 d和室温25℃储藏7 d,对南丰蜜桔的硬度及理化品质(可溶性糖、酸度、维生素C)影响,结果显示无显著影响;在低温储藏条件下,混合熏蒸对呼吸速率和腐烂率均无显著影响;在室温储藏条件下,呼吸强度和腐烂率显著增加。 关键词:南丰蜜桔;桔小实蝇;溴甲烷;磷化氢;混合熏蒸;品质评价;
摘要:以鹰爪虾和南美白对虾为原料,研究不同漂洗工艺对虾滑凝胶性能的影响,并对虾滑配方进行优化。以凝胶强度、弹性和胶黏性为指标,得出虾肉较优的漂洗参数为水料质量比11∶1,漂洗时间7 min。以虾滑感官评分为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响应面法得出虾滑最优配方为:马铃薯淀粉添加量5.6%、白虾-鹰爪虾的粒糜比0.25∶1、食盐添加量1.9%。由此制得的虾滑口感爽滑、鲜味十足,感官评分8.58分。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品质虾滑类制品加工工艺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鹰爪虾;模糊综合评价;响应面法;加工工艺;
摘要:以4个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糜子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对糜子外观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直链淀粉品种比较,高直链淀粉糜子品种,全粉糊化黏度、糊化时间、糊化温度较高,糜子饭吸水率、体积膨胀率、硬度较高,而糊化热焓值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糜子品种,全粉呈现低糊化黏度,糜子饭呈现低吸水率、体积膨胀率,高硬度。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糜子品种,蒸煮性差、能耗高、蒸煮时间长。因此,在糜子品质育种中,适当降低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可以改善糜子的适口性。 关键词:糜子;直链淀粉;蛋白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
摘要:以带鱼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油炸和空气炸两种炸制方式对带鱼理化特性、微观结构、游离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炸制温度(190℃)下,随着炸制时间的增加,两种炸制方式处理的带鱼水分含量和出品率均呈下降趋势,硬度和咀嚼性均呈上升趋势,油炸后的带鱼红度得到明显提高,亮度有所下降,空气炸后的带鱼外皮保存较为完好,亮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合感官评定和基础理化特性得出,190℃下油炸7 min、空气炸24 min,此时带鱼综合品质最好。后续对这两个炸制工艺参数处理的带鱼进行比较发现,油炸带鱼的肌纤维束间隙较大且发生断裂,空气炸带鱼的肌纤维束排列紧密且有序;空气炸带鱼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之比高达45.41%,属于优质蛋白,而油炸低于40%;空气炸带鱼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油炸带鱼(P<0.05);两种炸制方式处理的带鱼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及种类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综上所述,两种炸制方式处理的带鱼品质及风味存在一定的差异,为炸制带鱼的加工方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带鱼;油炸;空气炸;微观结构;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
摘要:利用冷冻反向成球技术,即将乳酸钙和黄原胶复配成芯液后,冷冻为小球,然后置于常温放置的海藻酸钠-低酯果胶复合溶液中,蒸馏水漂洗后用壳聚糖溶液固化,制得爆珠。以跌落测试、质构分析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并观察小球的成球性,得到爆珠的最佳制作工艺。为丰富爆珠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将具有药食两用价值的连翘叶提取物加入爆珠芯液中,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连翘叶风味爆珠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爆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成球反应时间10 min、海藻酸钠-低酯果胶复合溶液浓度0.6%(w/w)、芯液添加量400 μL;连翘叶风味爆珠芯液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连翘叶提取物载入量3%(w/w)、白砂糖载入量8%(w/w)、黄原胶载入量0.2%(w/w)。该结果可为连翘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风味爆珠的研发提供工艺参考。 关键词:爆珠;风味爆珠;冷冻反向成球技术;连翘叶;
摘要:为了解决马铃薯片充分热加工后爽脆的质地丧失的问题,该试验研究了乙酸和钙及其协同预处理对马铃薯片热加工后质地的影响,分别用不同乙酸浓度、氯化钙浓度、浸泡时间作为实验参数,研究了不同参数下马铃薯片热加工后硬度值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设置马铃薯片热加工10min后的硬度值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了最优的酸钙协同提升马铃薯片硬度的工艺:乙酸浓度为5.26 mL/L、氯化钙浓度为5.28 mg/L、浸泡时间为11.1 h。同时,通过对不同样品的显微结构观察及X-射线微区分析发现,经过热处理马铃薯片的细胞发生严重的胞间分离,而经乙酸和氯化钙协同处理后的马铃薯片在蒸制10min后,马铃薯细胞间仍然连接紧密,且该马铃薯样品中钙的渗透量显著多于仅由氯化钙浸泡的马铃薯。这进一步揭示了经乙酸协同氯化钙浸泡后可以提高马铃薯片热加工后的硬度的原因,为后期风味即食马铃薯片的加工提供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片;乙酸;氯化钙;硬度;电镜扫描;X-射线扫描;
扫一扫 微信咨询
© 2019 食品物性分析网-进口美国FTC质构仪-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www.texturetest.com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