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86-010-83993592
摘要:为延长鲜切马铃薯货架期,本试验从感官、质构及色差特征评论3种不同复合添加剂对马铃薯的保鲜作用,并对各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对鲜切马铃薯都具有保鲜作用,其中添加剂a(0.3%抗坏血酸+0.02%植酸)保鲜效果最好,可有效延长样品货架期;感官评分与质构和色泽特性相关分析表明,感官评定结果与仪器分析结果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其中质构特性中的硬度值、色泽特性中的L和a*值相关性最高。试验为鲜切马铃薯保鲜剂的筛选提供依据,说明质构仪和色差仪可作为客观、快速的评定方法应用于鲜切马铃薯品质评价。 关键词:鲜切马铃薯;添加剂;保鲜;感官评价;相关分析;
摘要:为促进四川省西部地区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发展,评价了川西15个马铃薯品种加工前后的物理特性,分析了不同品种马铃薯炒制加工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在炒制过程中,不同品种马铃薯的色泽和质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内聚性较高的马铃薯,如‘荷兰15号’在炒后内聚性反而下降,内聚性较低,如‘青薯9号’炒后反而增加;感官弹性整体增加,胶黏性、硬度以及色泽L*、a*和b*都普遍呈下降趋势。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聚类分析结合感官分析表明,‘V7’、‘荷兰15号’、‘青薯9号’、‘荷兰14号’和‘马尔科’炒制后品质相似,感官弹性、硬度和胶黏性都较高,色泽明亮,形态完整,口感爽脆,适合用于炒制加工。 关键词:马铃薯;质构;色泽;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炒制;品种;
摘要:以新鲜荸荠为试材,以褐变指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VE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鲜切荸荠酶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鲜切荸荠酶促褐变的最佳处理为0.04%的VE无水乙醇(1%)水溶液,处理时间为30 min。分别将最佳工艺处理样品和对照样品在1℃条件下贮藏,分析二者的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硬度、VC含量。结果表明:VE抑制了鲜切荸荠PPO活性的升高,从而可以抑制鲜切荸荠酶促褐变4~6 d,同时抑制了TSS含量的增加、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 关键词:鲜切荸荠;褐变指数;VE;贮藏;理化分析;
摘要:以‘瑞光1号’油桃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采后常温(20℃)和低温(1℃)贮藏下游离态和结合态香气物质变化规律。采用酶解法释放结合态香气物质,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油桃游离态和结合态香气物质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研究结合态香气物质与可溶性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桃果实常温和低温贮藏条件下游离态和结合态香气物质种类存在很大差异。常温贮藏下检测到油桃中游离态香气物质37种,结合态香气物质30种,其中8种物质以游离态和结合态2种形式存在。游离态香气物质第4天下降至最低值后第6天有所上升,第8天含量有所下降,结合态香气物质第6天降至最低值后第8天有所上升。低温贮藏下检测到游离态香气物质21种,结合态香气物质32种,其中7种物质以游离态和结合态2种形式存在。随着低温贮藏时间延长,游离态香气物质含量下降,结合态香气物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结合态香气物质含量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之间显著相关,与蔗糖的相关系数最高。 关键词:油桃;游离态香气物质;结合态香气物质;可溶性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摘要:为明确苹果果实品质与海拔的相关性关系,以河北省44个果园的‘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成熟期采样、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的方式,研究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质构特性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果园平均海拔247.77 m,在果实外观品质方面,果实单果重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5),着色指数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P<0.01),裂果指数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r=-0.64,P<0.01);在果实内在品质方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5),硬度、可滴定酸、固酸比均与海拔无显著相关性;在果实质构特性方面,果实粘附性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5),内聚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5),脆裂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5),胶粘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5),咀嚼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5),弹性与海拔无显著相关性。海拔高度在700 m以下时,较高的海拔能够显著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海拔高度与果实质构特性显著相关。 关键词:苹果;海拔;相关性;果实品质;质地剖面分析;
摘要:糖度和硬度作为水蜜桃的两个重要指标,决定其内部品质。在运输或售卖期间,水蜜桃果内水分流失,表面开始松软进而腐烂,内部品质发生变化。研究旨在探讨可见/近红外光谱预测水蜜桃不同贮藏期糖度和硬度的可行性,进一步预测水蜜桃的最佳贮藏期。采用漫透射和漫反射方式采集4个贮藏阶段的水蜜桃光谱,并测量糖度和硬度。分析了4个阶段水蜜桃的平均光谱,光谱强度随着贮藏天数增加而不断提高,且在650~680 nm区域内受果皮颜色及色素的变化产生波峰偏移。同时,分析了糖度和硬度的变化,糖度在贮藏期间逐渐提高,硬度在贮藏期间快速下降,最终糖度增加了3.31%,硬度下降了58.8%。采用多元散射校正、 S-G卷积平滑、归一化处理及基线校正等预处理方法来减少噪声和误差对光谱的影响,并使用无信息变量消除(UVE)和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特征波长,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分别建立糖度和硬度的预测模型。分析糖度、硬度的PLS回归系数与平均光谱的波形发现,糖度的高回归系数分布在光谱多处,而硬度的该系数均在波峰波谷附近。SPA和UVE筛选的特征波长建立的糖度模型效果不佳,而硬度模型效果良好。结果表明,漫透射和漫反射检测方式下,糖度的最佳预测相关系数(Rp)及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886, 0.727和0.820, 1.003,预处理方法分别是多元散射校正、平滑窗口宽度为3的S-G卷积平滑。此外,漫透射建立的硬度SPA-PLS模型,选用15个光谱变量,得到的Rp和RMSEP为0.798和0.976;而漫反射建立的UVE-PLS模型,选用113个光谱变量,得到的Rp和RMSEP为0.841和0.829。可以看出,漫透射方式预测水蜜桃贮藏期间的糖度更佳,而漫反射预测硬度更佳。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所建立的糖度和硬度预测模型,能够可靠地预测水蜜桃贮藏期内糖度和硬度的变化,对指导采摘、售卖时间和减少腐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可见/近红外光谱;水蜜桃贮藏;糖度和硬度;偏最小二乘回归;
摘要:以海南槟榔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期的果实形态、质构和果皮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槟榔开花后生长到117~145 d为适宜采收期;花后117 d以后,果实的形态成型;花后110~145 d槟榔果皮中果胶物质快速积聚,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缓慢增加;花后145 d后槟榔果皮的木质素含量快速增长,每7 d的木质素含量平均增速达17.6%,标志着果实开始老化,此时果实硬度变大,咀嚼感变差。 关键词:槟榔;生长期;形态;质构;果皮成分;动态规律;
摘要:为探明气象因子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富士’苹果栽培的气候条件范围,应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线性规划对河北省44个苹果园及当地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果实的着色指数、裂果指数、质构特性影响显著,对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适宜‘富士’苹果栽培的气候条件为生长期日均气温17.05~18.42℃,平均日较差9.94~14.61℃,日均降水量1.29~3.09 mm,日均湿度55.01%~71.55%,日均日照时数5.72~5.92 h,及年日均气温8.38~15.60℃,平均日较差9.59~14.26℃,日均降水量0.79~1.93 mm,日均湿度50.15%~65.67%,日均日照时数5.19~7.48 h。综上,河北省生长期内的日较差、降水量和湿度,以及周年的温度、日较差、降雨量、湿度和光照时数均适宜‘富士’苹果栽培,部分地区生长期内过高的日照时数和温度是影响果实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 关键词:苹果;果实品质;主成分回归;线性规划;气象因子;
摘要:为了探究水蜜桃面包的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质构特性为评价指标,确定水蜜桃面包的最佳配方:高筋粉500 g、酵母7.5 g、砂糖50 g、盐6 g、改良剂2.5 g、黄油50 g、水蜜桃泥325 g,在温度37℃和75%的湿度下,发酵40 min、上火190℃、下火160℃、烘烤12 min。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面包外形饱满、色泽金黄、质地柔软、风味独特,品质最佳。 关键词:水蜜桃;面包;正交试验;质构特性;
摘要:为了研究小白杏成熟规律,本论文采集了4种不同成熟阶段的小白杏,通过可溶性固形物(SSC)、含水率、硬度、糖酸比4个理化指标,描述不同成熟期杏子的品质指标变化规律,拟合建立SSC与含水率、SSC和糖酸比、SSC和硬度、含水率和糖酸比、硬度和糖酸比、含水率和硬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品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SSC和含水率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增大,小白杏的SSC逐渐增加,含水率逐渐减少,硬度逐渐减小,糖酸比逐渐增加;SSC与糖酸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含水率、硬度呈显著负相关;含水率和硬度呈显著正相关;含水率和糖酸比呈显著负相关;硬度和糖酸比呈显著负相关;决定系数R2都在0.90左右,方程拟合度较好;利用SSC并通过模型对含水率进行预测,模型误差在±3%以内,表明SSC和含水率的模型关系式较为准确,为以后建立小白杏的成熟度评价模型、确定最佳的采摘时间和品质分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白杏;成熟度;模型;品质指标;变化规律;
摘要:研究了3个典型不同质地苹果品种‘嘎拉’‘华月’‘富士’果肉流变特性的差异,以便为果实采后、贮运、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质构仪TMS-PRO对3个品种果实质地进行蠕变和应力松弛试验,建立苹果果实的蠕变特性四元件伯格斯模型(Burger’s Model)和应力松弛特性三参数的广义Maxwell模型,对蠕变和松弛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蠕变和松弛参数货架期变化趋势能够区分不同品种果实的流变特性组织结构差异。‘华月’TPA果肉硬度在货架期较‘嘎拉’和‘富士’下降最多,蠕变、松弛特性相关的黏性和弹性参数也都下降最快,‘嘎拉’次之,‘富士’下降最慢,这说明了苹果果肉硬度、弹性、黏性呈正相关。通过3个苹果品种蠕变、松弛特性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也反映了苹果果肉流变特性是弹性因子和黏性因子共同作用。研究结果为苹果贮藏、运输和加工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苹果;品种;果肉;流变特性;主成分分析;
摘要:为研究工艺对发酵蔬菜品质的影响,以四川泡菜和东北酸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发酵过程中盐度、pH值、总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质构及亚硝酸盐等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川泡菜和东北酸菜在发酵过程中盐度都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pH值都逐渐下降,总酸含量均逐渐升高,发酵产生了大量乳酸和少量乙酸,但四川泡菜产酸更快;游离氨基酸均以丙氨酸、脯氨酸和丝氨酸为主,其硬度、弹性、咀嚼性均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亚硝酸盐都在第5天达到峰值,但远低于限量标准20mg/kg。四川泡菜和东北酸菜在发酵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含量各有差异,表明发酵蔬菜之间具有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四川泡菜;东北酸菜;物质成分;变化规律;
摘要:为丰富昆明地区鲜食葡萄品种的栽培多样性,对17个引种无核葡萄品种在昆明地区的栽培特性和果实品质进行调查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根据17个品种的熟性可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5类,植株长势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含着良好的选择潜力;(2) 17个品种的形态指标变异系数介于13.43%~43.49%,其中百粒重和单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大;(3)可将成熟时的17个品种的果实色泽分为4类,即黄绿色、粉红色、红色和蓝墨色,可滴定酸TA是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4)各品种的穿刺力(Fsk)介于2.38~5.65 N,穿刺能量(Wsk)介于4.24~13.35 mj,不同品种在硬度和口感上存在较大变异;(5)通过建立无核葡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得到17个品种的优良度排序,筛选出综合品质优良的品种是‘美丽无核’‘紫甜无核’和‘郑果大无核’,最差的品种是‘希姆劳特’‘康能无核’‘金星无核’,同时可将17个品种聚为6类,较好地区分开了不同优良度的品种。 关键词:无核葡萄;栽培特性;果实综合品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摘要:分析黄毛草莓的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并对比其他栽培品种的差异,为其品质特性评价和香气利用奠定基础。通过直接滴定法、酸碱滴定法、福林酚法、直接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和质构仪测定法对4种草莓(黄毛草莓、密宝、哈尼、R7)的还原糖、总酸、总酚、花色苷、维生素C和硬度共6项指标进行测定,综合比较4种草莓的品质;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草莓果实的香气成分并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营养价值方面,黄毛草莓综合评分值仅次于哈尼排在第2位,高于密宝和R7。在果实香气方面,黄毛草莓的香气鉴定物质种类最多为83种,密宝有66种,哈尼有64种,R7有57种。在4种草莓的挥发物中,酯类是主要的挥发物(30.23%~52.70%),其中黄毛草莓的酯类相对含量最高(52.70%)。构成黄毛草莓特征香气的主要成分是香味酯:异戊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辛酯、甲酸辛酯、癸酸乙酯、乙酸癸酯、香味醇反式-2-己烯-1-醇。黄毛草莓香气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黄毛草莓和其他3个栽培品种分为两类,在香气主成分上与其他3种栽培品种存在显著差异。黄毛草莓中富含多种香精香料与洗护产品等行业所需的特殊香气成分,具有极大应用潜力。 关键词:黄毛草莓;营养品质;香气成分;聚类分析;
摘要:采用浓度为1%,2%,3%,4%的柠檬酸、乙酸、苹果酸和抗坏血酸浸渍苹果片,以冻干苹果片色泽、产出率、复水比、形变率、质地特性及微观结构为检测指标,分析不同酸浸渍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抗坏血酸和苹果酸处理冻干苹果片的总色差值△E随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乙酸处理冻干苹果片△E值相对较小,护色效果好;经柠檬酸、抗坏血酸、苹果酸处理冻干苹果片形变率随浓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且显著高于乙酸处理组和未浸渍组(P<0.05),而乙酸处理组的形变率较未浸渍组略有降低;酸浸渍处理冻干苹果片的复水比均显著高于未浸渍组(P<0.05)。在浓度为1%的条件下,苹果酸和乙酸较其他酸处理冻干苹果片后的组织细胞较为完整,细胞壁较厚,表现出较高的硬度和较小的形变率。因此乙酸可以较好地保持冻干苹果片的综合品质。 关键词:真空冷冻干燥;苹果片;柠檬酸;乙酸;苹果酸;抗坏血酸;品质;微观结构;
扫一扫 微信咨询
© 2019 食品物性分析网-进口美国FTC质构仪-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www.texturetest.com ) 版权所有